
10月30日至31日,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、广东省法学会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(喀什)-中亚南亚法治论坛(2025)在新疆喀什举行,论坛以“深化法治合作 服务高质量共建‘一带一路’”为主题,来自中国及中亚、南亚等国家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共聚一堂,共商“一带一路”法治合作新思路新举措,共谋“一带一路”法治合作新发展新篇章。
开幕式上,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围绕“‘一带一路’需要什么样的国际仲裁?”为主题,发表主旨演讲。他表示,他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之间,存在着文化差异、语言差异及法律差异,因此,在开展国际仲裁时,需要仲裁机构具备独立性、国际化、便利化、以当事人为中心等特点,以保证机构的国际公信力。“我相信,我们中国和中亚、南亚,还有其他各国在‘一带一路’建设过程中,只要秉持共建、共商、共治和共享这四共理念,我们一定能把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国际仲裁的桥梁建好。”
文字:南方+记者 汪棹桴
摄影/剪辑:南方+记者 张冠军
炒股最好用的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